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IgA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
作者:  文章来源:  点击数 0  更新时间:2011-4-25 14:08:36  文章录入:admin

IgA肾病的全称是系膜增生性IgA肾病IgA肾病的特点是系膜区有以IgA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,肾小球组织对IgA的沉积有着不同的反应,沉积的IgA是否能引起IgA肾病取决于lgA与肾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。

IgA肾病的世界地域分布差异很大,亚洲最常见(如日本、新加坡和中国等),占所有肾舌检病例的20%~50%,在美国约占2%~10%。在我国,IgA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20%~40%。北京协和医院3688例肾活检病例中,诊断为IgA肾病的占278%。德国、法虱、英国和意大利的资料显示,IgA肾病在普通人群每年的发病率为1540/百万人,美国约为512/百万人,但学者们认为这些数据仅仅是冰山一角。IgA肾病发病率的差异可能与遗传、环境因素有关,也可能与各地选择肾活检的指征不同有关,如日本和新加坡选择尿检异常(如镜下血尿)患者进行常规肾活检,可能是日本和新加坡IgA肾病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;美国主要选择以蛋白尿10g24h为主要肾活检对象,则可能是美国IgA肾病发生率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。IgA肾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,最常见于2030岁的人群。从日本的小于21到北欧和美国的高达61,男女发病的性别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。IgA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,与多种因素有关,具体发病机制不明。目前较为认可的是免疫因素和宣传因素与IgA肾病的发生有关

IgA由浆细胞产生,有两个亚型,即IgAlIgA2,胃肠道和呼吸道的浆细胞可分泌IgAlIgA2,而骨髓、淋巴结和脾脏的浆细胞主要产生IgAlIgA肾病患者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的是IgAl。大量的研究证明,外周循环中IgAl水平增高,并不一定在系膜区沉积,更与IgA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,仅有那些与肾小球系膜组织有特殊亲和力的IgAl分子在循环中蓄积至一定程度,有可能引发IgA肾病。IgA肾病患者血清IgAl有别于对照组的是其IgA1O-_聚糖链出现异常,突出表现为IgAl聚糖链区半乳糖化障碍,发生半乳糖缺失,即糖基化不完全,称为a-IgA。其可能的致病机制为:容易自我聚集,形成大分子p—IgAl,可以作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G抗体,再同它结合形成IgAl-IgG免疫复合物,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,所以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区常可见到IgAlIgG的共同沉积。因此,IgAlO-聚糖链末端半乳。